我是策展人 | 梦想与希望的土地
发布日期:2025-09-16 11:15:29   |  浏览次数:10

  

  

  

第十六届读书节期间图书馆推出了“寻找策展人”活动,收到了同学们踊跃报名。本期是由五零五宿团队策划的“梦想与希望的土地”。

  

  

  

书展介绍

  

  

  

  

书展时间:2024年3月

书展地点:图书馆一楼书库主题书展区

策展团队:五零五宿队

  

  

  

书籍介绍

  

  

书名:《吾国与吾民》

索书号:C955.2/4-5

作者:林语堂

内容简介:本书原名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译作《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在本书中,林语堂用坦率幽默的笔调、敏慧明达的语言,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生活情趣一一道来,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社会也进行了深入的比较。这部描绘中国社会的精彩画卷、剖析国人性情的巨作,甫一面世,便在海内外引起轰动,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各国广泛流传。

  

书名:《朝花夕拾》

索书号:I210.4/70

作者:鲁迅

内容简介:《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享有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本书除了《朝花夕拾》,还收录了《故事新编》全部篇章,以及《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部分篇章。

  

书名:《长河》

索书号:I246.5/40-3 

作者:沈从文

内容简介:《长河(精)》是沈从文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与《边城》一同勾勒出纯净美丽的湘西世界。秋日的辰河岸边,野花和树木点缀着风景,繁密的橘子树和橘子果实更平添了炫目动人的色彩。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单纯活泼的女孩夭夭,直率倔强的橘园主人长顺和老水手,强健硬朗的青年三黑子……面对未知的“新生活”和外来势力的侵蚀,他们依然保留着至善至美的朴素人性,守护着这一方土地。在这里,感受沈从文文学世界中灵动而又深沉的美丽,在躁动不安的生活中,找寻一方心灵的净土。

  

书名:《生死场》

索书号:I246.5/72-5

作者:萧红

内容简介:《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小说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鲁迅评价说“与其听我发牢骚,不如看看生死场生死场”。书中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对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被誉为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此外,本版精选萧红在重庆及香港时期创作的其他六篇经典小说代表作《手》《牛车上》《逃难》《山下》《后花园》《北中国》以及萧红创作的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本书额外收录鲁迅为初版《生死场》所作序言,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和了解本书内容。

  

策展团队介绍

  

  

数字经济2203 梁文祥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民族文学中有许多讲述宿命与抗争的史诗,它们让我们看到了英雄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或许它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和风格,但都同样承载着对人性、命运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作品背后的宿命与抗争,感受那份对文学的热爱和敬畏。

  

  

数字经济2203 单启洋 

民族文学,是每一个民族的精神印记,是历史长河中的瑰宝,让我们一同领略各民族文化的绚丽与多彩。每一本民族文学作品,都是一份对祖先智慧的传承,一份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我们阅读民族文学,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往的故事,更是为了体验那份对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握紧那份对文学的热爱,那份对文化的真诚。

  

  

经济2202 李陈

民族文学是民族历史的敲门砖,通过它们,总能看到那些被总结了的尘封往事,看到处在历史交叉路口的人们,承载着过去与未来的迷茫;但最终还是下定了某种决心,走向未知迷途,走向命途彼岸。

  

  

国创2201 孔昊

“西郊有密林,助君出重围”正如周王发迹,西郊上空,密云不雨,只待乌云汇合,高空踏步,再生泥河,投身激流。或许某天,时代将会召唤,所以在此之前,请不要失去希望。我们希望以这次书展,反对虚无主义,立足于群众立场,以民族文学为媒介,表达对生活的广阔热情,唤醒民族文化自信,为理想主义者们,递上关怀与鼓舞,真诚祝愿与礼赞:此即我的最大心愿。

  

对话策展人

  

  

问: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本次书展主题“希望与梦想的土地”的来源吗?

孔昊:主题名来源于Bilibili上一份很棒的音MAD作品,基于游戏三角符文的配乐与中国经典影视作品素材制作,我看完无声良久,不觉已拆热泪两行,突然想到民族本位文化主体意识的缺失。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它不应当只停留在政治课本,更不应当停留在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抵制,而是应当着眼于当下的文化守定创新,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才能真正夯实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怀着讴歌民族文学的朴素愿望,我们决心开设如此一期书展。

  

  

问:哪本书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梁文祥:四大名著,最爱读三国。“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回首刘备戎马一生,实为汉昭烈帝。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印,青梅煮酒,授献帝血书,部下千里走单骑,古城三英聚首,三顾茅庐隆中对,火烧新野,逃亡苦战曹操掩护百姓,长坂坡后摔阿斗,联军火烧赤壁,入益州,破张鲁,收马超,定军山下黄忠斩首夏侯渊,大战关中大破曹操,进位汉中王,为关张报仇,看得我真是热泪盈眶;七百里火烧连营,蜀汉三代精英,悉数阵亡,白帝城中,病入膏肓,望着自己从渺小到伟大再到渺小的基业,无奈托孤。当个人命运与时代悲歌相纠,终于冲不过时代的洪流,在惘然的宿命感中憾然退场,个中滋味,当伴着人生阅历,时常回顾。

孔昊:那么我就推荐《水浒传》了。中学是受着必读书目的影响,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下草草读过,只是记下故事剧情,如今仍是带着没有多少的人生阅历重看,在理解梁山妥协与斗争的同时,也感受到小说更深层次的现实主义的悲凉苍劲基调,纵然是架空历史,水浒对黑暗腐朽的官僚政治入木三分的批判,也绝没有落入下风。诚如木鱼水心解说文所言,水浒的故事是“在没有英雄主义的世界中,一个个纷至沓来而又壮烈的悲剧”。魂聚寥儿洼的结局,历来多有争议,读来只是慨叹,却也是对抗争命运的英雄们的热情讴歌,无论你是满怀革命抱负的理想主义者,还是怀揣温和改良的现实主义者,重读梁山沉浮史,都能有所感悟。此外,我个人也尤其欣赏水浒的文笔,纯粹学习古典小说笔法,水浒也是不二之选。

  

  

问:谈谈策划完书展后的几点感受?

孔昊:这片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土地,由我们开垦,又将我们埋葬,这里也埋葬着我们的同胞,我们的祖辈。我们生于斯,长于斯,长歌于斯,恸哭于斯,期间的经历,在生活中收集,沉积在记忆未绝的封存,酝酿出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浓烈情感。由民族先祖记载的来自这片土地过去的回忆,业已注入民族的血脉,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再由下一代人传承下去,生生不息,赓续绵延。

对着纷繁的生活历险与壮阔的荣衰史诗,由文字作媒介的纯粹的群体叙事,所展示出的复杂情感体验,糅合交错,让个体的本身体悟与民族的群体记忆变得更为丰满。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正是我们希望藉由此次书展,带来各位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文学承载的文化所反映的,终归来自于民族政治历史。然而政治兴旺所伴随的,亦有着人民不绝的意志与生活的热情,诚如这些民族文学的时代主题,就像从老朽的事物中孕育出新的生命一般,有如某种循环,但更应该是某种前进。旧时代变为历史,新时代即将到来。希望和梦想,我想,也就在这之中孕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