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阅读挑战赛丨教工组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助推“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行动实施,图书馆携手宣传部、校工会、校团委联合推出了第八届21天阅读挑战赛。本届比赛以“人工智能”为主题,于2024年11月27日举行决赛。浙江工商大学纪委书记胡金生、宣传部副部长林晓莹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儒学茶座”读书协会负责人王绪琴出席活动并担任评委。共有42名教职工和200名在校生参与了比赛,最终评选出11名教职工“阅读之星”和10名学生组“阅读之星”。
作为本届活动的总评委,胡金生书记高度评价了21天阅读挑战赛对于培养师生阅读习惯的积极作用。他强调,阅读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师生将读书学习作为引领人生方向、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手段,并祝愿活动越办越好,能吸引更多师生加入阅读的行列。

选手展示

在阅读分享阶段,参赛选手纷纷结合读书方法、阅读心得、好书推荐等多个角度分享了他们的读书成果。
袁萌萌老师推荐了《解剖列车》,这是一本有关运动康复领域的书籍,她表示该书使她领悟到阅读时需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重要性,应当由理论引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与践行真理。

邬易平老师分享了自己在阅读《我看见的世界》时的所思所感,她认为“善”乃书中核心要义。阅读感悟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一为独善其身;其二是善意解读;其三是善用其器;最终达至兼善天下的境界。

何江浩老师提出当今时代的阅读方法涵盖数字化阅读、碎片化阅读与沉静式思考,并推荐了《从数字生活到数字社会》《数据不说谎:大数据之下的世界》《质变前夕:数字教育的破与立》等书籍。

刘礼芳老师带来的阅读方法如下:其一,制定阅读目标;其二,分解阅读计划;其三,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她感慨21天阅读挑战赛让自己重拾阅读乐趣,同时领悟到阅读不仅是消遣,更是持续成长与进步的源动力。

张韵茹老师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主题,讲述了自己“带着书本去旅行”的经历,同时推荐《在田野看见宋朝》一书。

冯浩老师展示了自己的三种阅读方法:专注阅读法、批注思考法、分享交流法,并推荐《活着》,称该书让他深刻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和坚韧。

梁绮慧老师分享了以下几点阅读经验:第一,给自己找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第二,运用TIPS原则甄选好书。第三,采用卡片读书法。她推荐的书籍是《认知觉醒》。

马东梅老师分享了她在21天期间的收获,她认为阅读让人保持活力,增长智慧,有助于更多地尊重和包容他人观点且高质量的阅读令人受益终身。

张静老师分享了《终身成长》一书,同时也介绍了自己的深度阅读方法,包括主动提问、做笔记和总结以及批判性思维。

陈国利老师分享了阅读在自己家庭中的作用,一家三口因为阅读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同时也被评为“书香家庭”,因为阅读,人生也变得充实,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张卫斌老师结合自己教授的味觉改变生活课程,提出读书应成为一种实践,泛读是外化于形,精读则是内化于心。

评委点评

宣传部副部长林晓莹从孩子的生活角度出发,强调如今考试对阅读量有要求,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应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儒学茶座”读书会的负责人王绪琴教授表示,动物是本质先于存在,而人则是存在先于本质,坚持读书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活动之一。

作为嘉宾图书馆副馆长赵丹表示,与去年相比,本届比赛在空间拓展方面得到了更大提升,桐庐校区杭州商学院的老师专程前来参加。她期望 21 天阅读挑战赛能为终身学习机制树立示范模板,未来有更多老师参与其中,也希望有更多学校领导及相关领域专业老师加入评审团队,使阅读的火种在商大广泛传播。

活动介绍

21天阅读挑战赛是图书馆2017年开始推出的一项大型读书比赛,旨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师生持续阅读的习惯和深度阅读的能力。活动分为“共读一本书”和“自选阅读”两个环节,每届都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科特点精选共读主题,已成功举办心理健康、民法典、建党百年、数字经济、批判性思维、人工智能等多个主题,受到了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21天阅读挑战赛不仅是我校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高校教职工文化金品牌的“悦读”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2023年再次入选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展示名单。

比赛结果公示

一等奖

张卫斌、张韵茹
二等奖

陈国利、邬易平、冯浩、张静
三等奖

梁绮慧、马东梅、袁萌萌、何江浩、刘礼芳